海南万宁雨舍 / 共时建筑
来源 2025-10-17
雨舍的设计始于一场雨。海南的雨季,雨总是来得毫无预兆,停得也同样仓促。那天骤雨停歇,空气中还弥漫着潮湿的凉意,我们攀上场地中央的沙土丘,脚底的沙粒沾着水汽,软绵绵地陷落,四周的林木和山谷在雨后忽然现出清晰的轮廓。雾气低垂,像一层薄薄的纱幕,远处的山峰一半隐没在云层之中。那一瞬间,整个场地的层次与边界被清晰地揭示出来:哪一段地势会被淹没,哪一处地形在雨后才会显现,哪一条路径因为雨水的冲刷而蜿蜒可见。自然在短暂的开阖之间,将一种潜藏的秩序悄然呈现。我们于是决定,把这份转瞬即逝的可见性凝固下来,把建筑整体抬升五米,以此回应那条“时节—气候—地形”的隐秘分界。这不再是简单的几何操作,而是一次与时间的契约。建筑要在这里学会顺应和等待,懂得何时退隐,何时显露,何时聚拢人群,又何时让自然独自陈述。
在建筑学的维度上,雨舍不应仅被视为一处地域性样本,而是一种方法论的展开:它将气候从背景条件提升为形式与制度生成的第一性要素,主张以时间性为场所生成的基底。
发表评论
最新评论